Raspberry Pi 3 Model B 終於在 2016 年 2 月推出了, 這片採用 1.2GHz 64位元四核心 CPU ARMv8 晶片的卡片電腦, 將帶給機械設計專題更多應用的題目.

raspbian 安裝

首先, 為了簡化新的 Raspberry Pi 3 安裝 https://www.raspberrypi.org/downloads/noobs/ 多重開機系統的過程, http://cadlab.mde.tw 特別採購一批支援 HDMI 介面的電腦螢幕.

由於 noobs 內含的 https://www.raspberrypi.org/downloads/raspbian/ 與 Ubuntu 操作系統都屬於 Debian 系列, 因此未來幾年, 本地端與區域網路上的伺服器, 都將安裝 Ubuntu 16.04 LTS, 而希望學生人手一塊的 Raspberry Pi 3, 就以安裝 noobs 為主.

完成操作系統安裝後, 必須 enable SSH, 並且參考這裡的說明, 安裝並設定中文系統.

基本過程為:

安裝繁體中文語系:

$ sudo locale-gen zh_TW.UTF-8

將 /etc/locale.gen 檔案內 # zh_TW.UTF-8 UTF-8 的註解# 拿掉:

$ sudo vi /etc/locale.gen

產生繁體中文語系:

$ sudo locale-gen

更改預設語系為 zh_TW.UTF-8:

$ sudo vi /etc/default/locale LANG=zh_TW.UTF-8

安裝繁體中文字型: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ttf-wqy-microhei ttf-wqy-zenhei xfonts-wqy

安裝 scim 注音輸入: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scim scim-tables-zh scim-chewing

PYQt5 與 Leo Editor 安裝

因為 Raspberry Pi 3 在機械設計專題流程中仍以機電控制為主, 而且 raspbian 已經內建 Python3 與 pip3, 因此只要利用 sudo apt-get install python3-pyqt5 安裝 PyQt5 即可.

只是在實際操作 sudo pip3 install https://github.com/leo-editor/leo-editor/archive/master.zip 時, 發現 Leo Editor 無法正確完成安裝, 最後只好下載 Leo Editor 原始碼, 並且將 leo 模組目錄, 直接放到 /usr/local/lib/python3.4/dist-packages 目錄下, 然後再利用 python3 launchLeo.py 啟動 Leo Editor.

launchLeo.py 程式碼:

#!/usr/bin/env python

""" Leo launcher script
A minimal script to launch leo.
"""

import leo.core.runLeo
leo.core.runLeo.run()

Raspberry Pi 無線網路設定

利用 sudo vi 編輯 /etc/wpa_supplicant/wpa_supplicant.conf, 並且採用下列格式, 將周遭卡片電腦移動時可能擷取的無線網路, 以並列的方式進行設定登記.

格式:

network={
    ssid="net1"
    psk="net1_wifi_password"
    key_mgmt=WPA-PSK
}

network={
    ssid="net2"
    psk="net2_wifi_password"
    key_mgmt=WPA-PSK
}

相關指令:

sudo ifdown wlan0 (關閉無線網路)

sudo ifup wlan0 (啟動無線網路)

ifconfig (察看網路設定)

Webcam 拍照

請參考 https://www.raspberrypi.org/documentation/usage/webcams/, 讓 Raspberry Pi 可以帶著 Webcam, 以 Python3 程式控制拍照流程.

至於安裝 OpenCV 與 Python3 的過程與 http://project.mde.tw/blog/yen-dao-ru-opencv-yu-python3.html 中的說明完全相同, 一旦完成, Raspberry Pi 就可以與其他機構結合, 進行基本的影像辨識應用.


Comments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